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

2025 08 26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秘書長/永續長/執行長/理事長 台灣今(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且每年失智症新增個案數持續攀升,據統計2024年65歲以上失智人口約為35萬人台灣失智症協會徐文俊理事長雙和醫院失智症中心顧問醫師、北醫大醫學院院長胡朝榮,失智症的十大警訊包括: 1.記憶力減退影響生活、 2.計畫或解決事情困難、 3.無法勝任熟悉的事務、 4.對時間與地點感到混淆、 5.對視覺影像與空間關係理解困難、 6.言語表達或書寫困難、 7物品亂放且無法找回、 8.判斷力減弱、 9.不參與社交活動,以及 10.情緒與個性發生明顯改變。

 

2025 08 26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秘書長/永續長/執行長/理事長 台灣今(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且每年失智症新增個案數持續攀升,據統計2024年65歲以上失智人口約為35萬人台灣失智症協會徐文俊理事長雙和醫院失智症中心顧問醫師、北醫大醫學院院長胡朝榮,失智症的十大警訊包括: 1.記憶力減退影響生活、 2.計畫或解決事情困難、 3.無法勝任熟悉的事務、 4.對時間與地點感到混淆、 5.對視覺影像與空間關係理解困難、 6.言語表達或書寫困難、 7物品亂放且無法找回、 8.判斷力減弱、 9.不參與社交活動,以及 10.情緒與個性發生明顯改變。

 三立新聞網 2025年8月26日 週二 下午1:23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失智症十大警訊。(圖/失智症協會提供)


台灣今(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

且每年失智症新增個案數持續攀升,

據統計2024年65歲以上失智人口約為35萬人佔同齡人口近8%。


醫師指出,正常老化與認知功能異常有所區別,

提醒民眾要注意記憶力減退影響生活等十大警訊,儘早就醫諮詢專業醫師;

此外,也建議民眾從日常生活中改善14項風險因子,

有助於預防或延遲45%的失智症個案的發生。


根據衛生福利部委托國家衛生研究院進行的「全國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

台灣2024年65歲以上失智人口約為35萬人,佔同齡人口近8%;

且年齡層越高,失智症盛行率越高。


依國發會的中華民國人口推估(民國113年至130年)資料,

預估2041年,失智人口恐近68萬人,盛行率近10%,

成長幅度驚人,對醫療照護資源與人力勢必將帶來重大的衝擊。


台灣失智症協會徐文俊理事長說明,失智症類型中以阿茲海默症最為常見,

占比約六成(56.88%)。


許多年長者在早期出現記憶力退化、理解能力變差等症狀時,

常誤以為只是正常老化。

多數病友在察覺方向感變差、記憶力衰退、情緒起伏明顯等異常後才就醫,

平均延誤約3.5年。


如出現警訊,應立即就醫,及早與專業醫師討論。

雙和醫院失智症中心顧問醫師、北醫大醫學院院長胡朝榮

指出,最新國際期別指引結合臨床評估以及病理報告,

將阿茲海默症分為六期:

第1、2期  為臨床前期,腦內毒性類澱粉蛋白開始堆積;

第3期       為輕度認知障礙(MCI),毒性蛋白堆積,開始引起症狀;

第4期       轉為輕度失智,毒性蛋白堆積到影響日常生活;

第5、6期  則為中、重度失智,毒性蛋白擴散至整個大腦,

                  導致神經細胞受損,加速大腦退化。


他說,由於阿茲海默症為不可逆的疾病,早期診斷是關鍵。

常規認知測驗、

血液檢查與核磁共振造影(MRI)、

電腦斷層(CT)等影像檢查,亦可

透過生物標記檢測進行精準診斷,

如正子斷層掃描(PET)觀察腦內斑塊分布,

或腰椎穿刺分析腦脊髓液(CSF)中的毒性蛋白含量。



徐文俊提醒,失智症的十大警訊包括:

  1.記憶力減退影響生活、

  2.計畫或解決事情困難、

  3.無法勝任熟悉的事務、

  4.對時間與地點感到混淆、

  5.對視覺影像與空間關係理解困難、

  6.言語表達或書寫困難、

  7物品亂放且無法找回、

  8.判斷力減弱、

  9.不參與社交活動,以及

  10.情緒與個性發生明顯改變。

若自己或親友出現上述警訊,請儘早就醫、諮詢專業醫師,

讓關心成為守護的第一步。


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長徐榮隆表示,阿茲海默症是失智症中最常見,

且屬於可早期進行精準診斷與標靶治療的失智症類型。

現階段已有新型抗類澱粉蛋白標靶治療問世,

針對毒性蛋白,

活化免疫細胞清除斑塊,減少對腦神經的傷害,

不過並非所有病友皆適用,需經四項關鍵檢查評估。


徐文俊提醒,若能從日常生活中著手改善14項風險因子,

有助於預防或延遲45%的失智症個案的發生,包含

    1.提升教育程度、

    2.矯正聽力與視力、

    3.妥善控制高膽固醇、糖尿病與高血壓等慢性疾病、

    4.維持健康體重、

    5.預防憂鬱與腦部外傷。

    6.避免抽菸與過度飲酒、

    7.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8.保持良好社交互動,以及

    9遠離空氣污染,


都是促進大腦健康的重要行動。



2025年8月23日 星期六

2025 08 23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秘書長/永續長/執行長/理事長 台北人「83.40歲」最長壽!2024年國人平均壽命曝光 台東最低 連3年上升 113年國人平均壽命80.77歲

 

2025 08 23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秘書長/永續長/執行長/理事長 台北人「83.40歲」最長壽!2024年國人平均壽命曝光 台東最低 連3年上升 113年國人平均壽命80.77歲

 

台北人「83.40歲」最長壽!2024年國人平均壽命曝光 台東最低

王千豪 的故事 中時新聞網 2025 08 23 
內政部今(23日)公布「113年簡易生命表」
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0.77歲,其中男性77.42歲、女性84.30歲。
工商時報 陳碧芬2025年8月23日 週六 下午4:02
(內政部提供)

內政部今(23日)公布「113年簡易生命表」,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0.77歲,其中男性77.42歲、女性84.30歲;

若與聯合國公布2024年全球平均壽命比較,我國男、女性平均壽命分別高於全球平均水準6.7歲及8.3歲。此外,若以縣市觀察,以台北市83.40歲最高、台東縣75.97歲最低。

內政部指出,雖然人口持續老化,但因COVID-19疫情及糖尿病死亡人數較上年減少,

故去年國人死亡人數為20萬1313人,較2023年減少3889人,

其中65歲以上死亡人數15萬2593人,占全國75.80%,較2023年減少3151人。

另外,去年粗死亡率為8.60‰,較2023年減少0.19個千分點;

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410.27人,較上年下降4.49%。

因上述緣由,去年國人平均壽命較2023年增加0.54歲,

其中男性增加0.48歲、女性增加0.56歲。

以直轄市而言,去年國人平均壽命呈現自北而南遞減的情形,

以台北市83.40歲最高,其餘依序為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及高雄市;

男、女性平均壽命亦均以台北市最高。

以各縣市平均壽命而言,去年以新竹市81.52歲最高,台東縣75.97歲最低。

普遍來說,西部地區的標準化死亡率較東部地區低、平均壽命相對較高。

內政部表示,各國都非常重視生命表編算,國民平均壽命是衡量國家基本健康評估、

整體社會經濟福祉及國家競爭力評比的重要統計指標。

內政部每年編算生命表,提供政府有關人口政策、人力規劃、

衛生保健等參考及學術研究之用。



2025年8月11日 星期一

2025 08 11 左永安顧問 人生意義 環遊世界We choose it, win or lose it 我們選擇了它,不論輸贏 Love is never quite the same 愛不是一成不變的 I love you, now I've lost you 我愛你,如今卻失去了你 Don't feel bad, you're not to blame 別難過,錯不完全在你


 


《經典名曲》Kiss Me Goodbye (吻別)

 - Petula Clark - Lyrics .




LYRICS [中英歌詞] : We choose it, win or lose it 我們選擇了它,不論輸贏 Love is never quite the same 愛不是一成不變的 I love you, now I've lost you 我愛你,如今卻失去了你 Don't feel bad, you're not to blame 別難過,錯不完全在你 So kiss me goodbye 那麼,和我吻別吧! And I'll try not to cry 我試著不哭泣 All the tears in the world 全世界的淚水 Won't change your mind 也改變不了你的心意 There's someone new 你已另有新歡 And she's waiting for you 她在等著你 Soon your heart will be leaving me behind 很快的,你的心將離我而去 Linger awhile, then I'll go with a smile 再停留一會兒,我會含笑離去 Like a friend who just happened to call 就像一個碰巧前來拜訪的朋友 For the last time pretend you are mine 最後一次假裝你是我的 My darling, kiss me goodbye 親愛的,和我吻別吧! I know now I must go now 我知道我得離開了 Though my heart wants me to stay 儘管我的心要我留下來 That girl is your tomorrow 那個女孩是你的明天未來 I belong to yesterday 而我只屬於昨日過去 So kiss me goodbye 那麼,和我吻別吧! And I'll try not to cry 我試著不哭泣 All the tears in the world 全世界的淚水 Won't change your mind 也改變不了你的心意 There's someone new 你已另有新歡 And she's waiting for you 她在等著你 Soon your heart will be leaving me behind 很快的,你的心將離我而去 Linger awhile, then I'll go with a smile 再停留一會兒,我會含笑離去 Like a friend who just happened to call 就像一個碰巧前來拜訪的朋友 For the last time pretend you are mine 最後一次假裝你是我的 My darling, kiss me goodbye 親愛的,和我吻別吧! My darling, kiss me goodbye 親愛的,和我吻別吧!


2025年8月9日 星期六

2025 08 09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秘書長/永續長/執行長/理事長 「10種健腦食物」以及「5種傷腦食物」 1.阿茲海默症(好發於65歲以上)2.路易氏體失智症(好發於70歲以上)3.額顳葉型失智症(好發於50歲以上)4.血管性失智症5.其他因素引起的失智6.年輕型(早發型)失智症

 

2025 08 09 左永安 顧問/講師/委員/宮主/秘書長/永續長/執行長/理事長 「10種健腦食物」以及「5種傷腦食物」 1.阿茲海默症(好發於65歲以上)2.路易氏體失智症(好發於70歲以上)3.額顳葉型失智症(好發於50歲以上)4.血管性失智症5.其他因素引起的失智6.年輕型(早發型)失智症

 營養師曝「6大失智症型態」示警:5類食物少碰

年輕人也恐中鏢!

 三立新聞網 2025 08 09 

       腦霧、健忘、注意力差…你也有這些初老症狀嗎?營養師高敏敏表示,「別再說『年輕還不會怎樣』了!失智症早已年輕化,越早預防越好。」並列出「6種失智症型態」以及「5種傷腦食物」提醒民眾,想要遠離腦霧、健忘、失智風險,不是等老了才開始保養,而是現在就要開始。

高敏敏近日在臉書粉專「高敏敏 營養師」中發文,列出6種失智症型態,如下:

1.阿茲海默症(好發於65歲以上)

一開始會出現記憶力明顯變差,像是忘記事情、講過的話重複講,是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

2.路易氏體失智症(好發於70歲以上)

除了記憶問題還可能會身體僵硬、手抖、走路不穩等帕金森類症狀,認知功能變化也較明顯。

3.額顳葉型失智症(好發於50歲以上)

一開始會出現個性改變、行為怪異、不太像原本的自己,情緒管理與社交反應也會變得異常。

4.血管性失智症

可能是中風或腦部血管問題引起的,會突然出現認知功能退化,像是動作變慢、反應遲鈍、注意力下降等。

5.其他因素引起的失智

包括營養不良、腦部創傷、新陳代謝異常、中樞神經感染等原因,有些是可逆性的(處理後能改善)。

6.年輕型(早發型)失智症

在65歲以前就被診斷出失智症,腦部退化速度比老年型快,症狀也可能變化得更明顯。





▲高敏敏列出多種健腦食物,提醒民眾要提早開始調整飲食,遠離傷腦習慣。(圖/翻攝自高敏敏 營養師臉書)

對此,高敏敏也列出「10種健腦食物」以及「5種傷腦食物」給大家參考,並提醒民眾,想要遠離腦霧、健忘、失智風險,不是等老了才開始保養,而是現在就要開始,試著調整飲食+遠離傷腦習慣,每天一點點累積,就是大腦最棒的保護傘。

✎【健腦食物】

1.深綠色蔬菜:像菠菜、花椰菜,每天來一份。

2.各色蔬菜:彩椒、茄子、紅蘿蔔輪流吃,越繽紛越好。

3.堅果類:每天吃一湯匙,核桃、杏仁都很讚。

4.莓果類:首選藍莓,一週至少2次。

5.豆製品:豆腐、豆漿這些非油炸豆類一週吃3次以上。


6.全穀類:每天至少3份,像是燕麥、糙米、全麥麵包。

7.雞肉:白肉比紅肉好,一週吃個2次以上。

8.魚類:深海魚一週吃1次最理想,不吃魚也能用豆類補充蛋白質喔。

9.橄欖油:炒菜、涼拌都推薦,天天用。

10.少量紅酒:每日可喝30~40cc最多150cc(不喝酒的人不用勉強)。


✎【傷腦食物】

1.奶油、人造奶油:盡量少於1茶匙,能用橄欖油就換掉。

2.起司:一週頂多吃一次就好。

3.紅肉&加工肉品:像火腿、培根、牛排,盡量限制一週2份內。

4.油炸、速食:像炸雞、薯條、漢堡,一週不要超過一次。

5.糕點甜食:冰淇淋、蛋糕、糖果、餅乾等零食,建議一週不要超過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