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7日 星期四

2023 07 27 左永安顧問 2023年,啟動亞健康生命科學「亞健康」Sub-Health 是指人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臨界狀態, 人的心理或身體處於混亂,但並沒有明顯的病理特徵。中華亞健康生命科學世界總會 中華民國112年07月20日 發文字號 台內團字第1120281415號 依法准予籌組

 

2023 07 27 左永安顧問 「亞健康」Sub-Health 是指人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臨界狀態, 人的心理或身體處於混亂,但並沒有明顯的病理特徵。中華亞健康生命科學世界總會 中華民國112年07月20日 發文字號 台內團字第1120281415號 依法准予籌組

 


 2023年,啟動亞健康生命科學


 踏入2022年,告別亞健康


2021年12月16日
https://healthies.com/healthies_know/%E8%B8%8F%E5%85%A52022%E5%B9%B4%EF%BC%8C%E5%91%8A%E5%88%A5%E4%BA%9E%E5%81%A5%E5%BA%B7%EF%BC%81


亞健康是指人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臨界狀態

人的心理或身體處於混亂,但並沒有明顯的病理特徵。


經常會覺得身體不舒服嗎?例如:腰酸背痛、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容易疲倦、失眠多夢、容易發怒等等。總是覺得身體出現問題並到處求醫,還做了各式各樣的身體檢查,卻檢查不到有什麼異常?你可能患上「亞健康」 (Sub-optimal Health) 。 

亞健康定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健康」不僅指沒有生病或體質壯健,而是在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三方面皆處於良好的狀態。1 

 

健康可分為三種狀態 : 

第一種狀態:健康   

第二種狀態:生病 
第三種狀態:介乎於兩者之間的狀態,稱為「亞健康」 

 

亞健康成因: 

現代人生活繁忙,長時間處於緊張的工作及學習環境中,睡眠不足、運動量少、不良飮食習慣令身體不勝負荷,精神壓力十分繁重,生心理健康較容易出現狀況,伴隨產生各種不適症狀,身體也逐漸從健康狀態轉為亞健康狀態。若長期忽視「亞健康」 的問題,可能會增加罹患其他慢性疾病的機會 。 3

 

亞健康症狀可分為生理及心理兩方面: 3,4 

生理亞健康症狀: 

  1. 食慾不振 
  2. 容易疲倦 
  3. 腰酸背痛 
  4. 消化不良 
  5. 便秘 
  6. 抵抗力差,經常感冒、喉嚨痛 
  7. 性功能下降 

 

心理亞健康症狀: 

  1. 失眠多夢 
  2. 頭痛頭暈 
  3. 情緒低落 
  4. 焦慮 
  5. 容易煩躁不安 
  6. 注意力不集中 
  7. 記憶力差 

 

亞健康的高危人士: 

  1. 不良飲食習慣 
  2. 睡眠質量不佳 
  3. 吸煙、酗酒 
  4. 生活不規律 
  5. 精神壓力大 
  6. 人際關係緊張 
  7. 工作節奏快 

 

惡性循環 

多數亞健康患者會因為身體不適而抗拒做運動,身體嚴重透支,亦不改善生活飲食習慣。最後,亞健康症狀會直接影響工作表現、家庭或社交生活,令生理和心理健康進一步受損。久而久之, 會造成惡性循環。 

 

身心靈健康的關鍵 

亞健康狀態是身體向你發出的警號。如果沒有改善,長此下來,會容易患上高血壓、免疫功能下降、心臟病、癌症等嚴重疾病,絕對不容怱視。

 

決心踏出第一步改善亞健康狀態,養成運動習慣,作息定時、均衡飲食、做好壓力管理、放鬆心情、學習「慢活」人生,才是邁向健康的不二法門。3 

 

參考資料:  
1. Designing the road to better health and well-being in Europe. Available at https://www.euro.who.int/__data/assets/pdf_file/0003/152184/RD_Dastein_speech_wellbeing_07Oct.pdf. Assessed on 10 Dec 2021 
2. Li G et al. Subhealth: definition, criteria for diagnosis and potential prevalence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China. BMC Public Health. 2013 May 4; 13:446. 
3. 97% Hong Kong citizens have sub-optimal health Working adults ignore warning signs at their peril Impacting Two thirds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vailable at https://www.hkupop.hku.hk/english/report/subhealth/content/resources/pr.pdf. Assessed on 10 Dec 2021 
4. Ma C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lifestyle factors and suboptimal health status among Chinese college freshme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MC Public Health. 2018;18(1):105.  
5. Subhealth: definition, criteria for diagnosis and potential prevalence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China.  Available at  https://www.researchgate.net/figure/Lifestyle-risk-scores_tbl2_236636413. Assessed on 10 Dec 2021 
6. Wang Y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 Metrics and Suboptimal Health Status in Chinese Population. Sci Rep. 2017;7(1):14975.  


2023年7月24日 星期一

2023年6月13日 星期二

2023 06 13 左永安顧問 中華亞健康生命科學世界總會 台大 台師大 EMBA 2021年國人平均壽命為80.86歲, 衛福部公布當年零歲健康餘命為73.3歲, 顯示「不健康餘命」年歲為7.56年。

 


2023 06 13 左永安顧問 中華亞健康生命科學世界總會 台大 台師大 EMBA 中華亞健康生命科學世界總會 2022年十大死因 依序為(1)惡性腫瘤(癌症)(2)心臟疾病(3)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4)肺炎(5)腦血管疾病(6)糖尿病(7)高血壓性疾病(8)事故傷害(9)慢性下呼吸道疾病(10)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衛福部今(12)日公佈最新的2022年十大死因統計,依序為

(1)惡性腫瘤(癌症)

(2)心臟疾病

(3)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

(4)肺炎

(5)腦血管疾病

(6)糖尿病

(7)高血壓性疾病

(8)事故傷害

(9)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10)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與2021年相較,新冠肺炎竟從過去的第19名,

竄升到第3名。

也將長年入榜的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從去年的第十名擠出排行榜外,癌症則蟬聯41年首位死因。

衛福部統計處處長李秋嬿表示,

2022年死亡人數合計20萬8438人,較2021年增加2萬4266人,

增加13.2%,主要是受到新冠疫情及人口老化影響。

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893.8人,增加13.9%。

李秋嬿表示十大死因合計15萬7267人,佔死亡人數75.5%,

年增率以COVID-19最為顯著,佔了14667人,

當中65歲以上佔了8成6。

其次依序為

高血壓性疾病,

增加10.6%、心臟疾病增加8.3%、糖尿病增加7.3%。

如果以年齡看,1~24歲死亡人口以事故傷害居首位;

25歲到44歲,以癌症與自殺居前2名;

45歲以上則以癌症與心臟疾病居死因第二名。

另外,

2022年癌症死亡人數,有5萬1927人,佔總死亡人數24.9%,

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222.7人,比110年上升1.2%。

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16人,下降1.8%。

就年齡觀察,2022年癌症死亡率有8成7集中於55歲以下族群。